如何改變賣家思維,挖掘日本市場商機?
疫情多元化、多渠道布局深入人心。但除了歐美市場,日韓、東南亞等市場發展空間越來越大,成為賣家拓寬渠道的重要選擇。以日本為例。2021年,僅通過亞馬遜進入日本站市場的賣家約有1.6萬人。另一方面,除了市場選擇,很多有供應鏈優勢的外貿企業或賣家也會選擇拓展B2B業務線。但在跨境電商行業,跨境B2B市場份額仍占據主導地位。目前在日本市場,跨境B2B還處于“藍海”狀態
增長4167%!為什么日本的跨境電商市場如此激烈?說到日本,“吹毛求疵”、“極簡主義”、“衰老”、“櫻花”是人們很容易脫口而出的形容詞。一小塊地盤,藏著巨大的能量。以跨境電商為例。日本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3%,在老齡化極其嚴重的情況下,網購人數也達到了75%。日本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成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。那么,日本跨境電商創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?
1.電子商務規模
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第四大電子商務市場,日本的網絡零售額將在2020年達到1150億美元。根據臉書和Forrester發布的《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的趨勢和前景》白皮書,預計到2022年,日本的網上零售額將達到1600億美元
2.互聯網滲透率
日本的互聯網和寬帶用戶普及率已經達到90%以上,智能手機的使用率也很高。即使在6-12歲的兒童中,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也高達32.4%。20-50歲人群的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,尤其是20-29歲的年輕人對互聯網的依賴度更高。

3.人均消費水平
日本人均年網購消費為1164美元,超過美國的1156美元,是中國的近兩倍。目前,日本人均網絡消費將以12.7%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,預計2022年人均消費將達到2000美元。
4.在線設備、社交媒體
Line、YouTube、臉書、抖音和Instagram是日本人日常使用較多的社交媒體。在用戶方面,YouTube和LINE在日本占優勢。緊隨其后的是推特、臉書、Instagram、抖音和LinkedIn。臉書在日本男性中使用率較高,抖音用戶多為男性,而Instagram在日本更多為女性使用。
5.您喜歡購買的類別
過去一年,在電子產品、服裝和美容產品消費的基礎上,日本消費者對防疫產品、寵物產品和家用電器的需求猛增。以保健品為例。一家來自廈門的鼻腔清潔劑銷售商最近的銷售額增長了4167%。據日本亞馬遜賣家反饋,日本疫情爆發后,整體單品數量較之前有所增加,尤其是一些家居用品,訂單大幅增加。
轉變觀念,賣家通過小眾平臺切入日本B2B市場。
相比中東、東南亞等其他新興市場,日本市場的物流情況普遍較好。但是當地的“逆算法”說服了一波人。日本關稅實行“逆算”后,原來按照進貨成本或售價的30%進行納稅申報。逆向計算后,貨物申報價格約為售價的60%-80%,稅費遠高于原申報方式繳納的稅費。這意味著很多賣家的成本增加了。
另外,由于日本島嶼多,北海道、沖繩等一些偏遠地區的物流設施不如關東地區方便。所以賣家在選擇進入日本市場時會有一些顧慮。事實上,目前日本的網絡零售市場僅占當地零售總額的10%,跨境賣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除了B2C零售,很多有供應鏈和生產優勢的賣家也會嘗試跨境B2B業務。





客服1